【“图”说非遗】手工羽毛毽:这一份童年记忆,请您收下

2018-10-10 06:00:00 重庆图库

我相信,每个拿起羽毛毽的人,都会上脚试一试,或是引来一片掌声,或是爆发一阵大笑。十数根羽毛,两枚铜钱,几寸棉布,小小一个羽毛毽,留存着大部分中国人的童年记忆。


1.jpg

踢毽子是一项简便易行的健身运动,在中国流传甚广,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,这项运动起源自中国汉代,历史悠久。


2.jpg

渝中区区级非遗的手工羽毛毽传统制作技艺,是在偶然中被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所发现,并且成功申报了渝中区区级非遗项目。


3.jpg

手工羽毛毽非遗传承人李兴兰从事羽毛毽制作已40余年,从垫江到渝中区,她已是家族中的第五代传人。


4.jpg

他们制作的羽毛毽美观大方,且托底布的制作、羽毛的清洗消毒以及一针一线的缝制都是手工操作。


6.jpg

从选料到制作,制作一个羽毛毽需要二十几道工序。一块小小的打毽托底布,需要用自己熬制的米糊粘贴、晾干,然后在手工缝制时,加入铜钱和弹性棉。


5.jpg

李兴兰制作的羽毛毽集“翻转性、稳定性和连续性好,毽托弹性高,形态美观和易于控制”等优点于一身,她还制作了许多特殊羽毛制成的毽子,饱受好评。


7.jpg

鲜艳柔软的羽毛毽,连大人看了也爱不释手。


8.jpg

手工羽毛毽代表了一定的地域文化,是人们的宝贵记忆,在经过多年的传承后,羽毛毽所具有的的科学性,将它牢牢地留存在这个社会。


9.jpg

羽毛毽制作技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只是传承的第一步。非遗项目进校园,让小朋友认识到这一项技艺则是更深层次的保护和发展。


10.jpg

羽毛毽简单、趣味十足,既美丽又实用,留下这项非遗,传承技艺的同时也保留了现代人不可磨灭的童年记忆。(图片:李兴兰 审核:樊国生 监制:姜连贵 编辑:王媛)